盤點 10 大養血食補秘方:女人補血做得好,氣色泛紅不顯老

盤點 10 大養血食補秘方:女人補血做得好,氣色泛紅不顯老

提到女性保養,大多數人總是聚焦於外用的保養品之上,其實保養品僅能保養外在的部分,想要由內而外的呈現散發自然紅潤的好氣色,首重之本便是養血。

 

而女性受生理期、發育成長與孕後哺乳等因素,多半容易缺鐵性貧血或是血氣不足的狀況,適時地養血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究竟血氣不足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有哪些食材適合拿來當作是養血食補秘方?養血後又能有哪些顯著的改變呢?

氣血不足3個影響:臉色蒼白、貧血、免疫力下滑

氣血不足3個影響:臉色蒼白、貧血、免疫力下滑

氣血不足正是中醫常提到的「氣虛」與「血虛」狀況,而血液又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之一,外至肌膚,內至各內臟,皆需要靠血液中的各種營養元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所以若是氣血不足,供給營養與滋潤身體內臟的功效也就會隨之減弱,容易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分為下列 3 個部分:

臉色蒼白

氣血不足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臉色蒼白,甚至還會加速肌膚衰老現象,使肌膚失去光澤、乾燥,進而促進皺紋、乾斑生成。

貧血

氣血不足最直接造成的影響便是出現缺鐵性貧血,而出現在女性身上,便是經血量、天數減少,特別須注意的是,長期貧血可能導致失智風險倍增!

其他健康狀況

因體內血氣不足,而造成不明原因的眼花、手腳麻木、冰冷等現象,更嚴重的狀況甚至會出現疲倦失眠、記憶力下降、精神不濟、頭暈目眩、心悸,進而導致整體免疫力下滑!

 

盤點10大推薦養血食材

養血食物1:枸杞

圖片來源:Unsplash

了解了養血對女性的重要性後,我們將整理10種補血氣食材,協助大家改善氣血不足的老症頭!

養血食物1:枸杞

說到枸杞,一般直覺聯想到的總是名目顧眼功效,其實枸杞中還含有如鐵、銅鋅與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其滋養肝腎的效果也相當好,其中腎又是人體中相當重要的造血器官,所以若是能隨時補充一點枸杞,就能享有優質的補血功效,直接泡水喝或入菜食用都相當方便。

養血食物2:紅棗

紅棗也是相當耳熟能詳的補氣血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糖與各種氨基酸,以中醫的觀點而言,紅棗性溫,除了能夠養血及改善氣血循環以外,還能增加血液中紅血球含量,自然煥發好氣色、安神與健脾胃,女性在經期間飲用紅棗薑茶,有助於疏通血氣,搭配枸杞一起煲湯煲粥,除了能輕鬆補血外,又能養顏美容。

 

養血食物3:南瓜

圖片來源:Kerde Severin on Unsplash

養血食物3:南瓜

雖然鮮少被提及其補血功效,卻曾被清代名醫譽為是「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維生素與鋅、鐵、鈷等必須氨基酸,都是養血關鍵要素,低熱量又防癌,偶爾取代麵、飯等高熱量澱粉,即可輕鬆補血!

養血食物4:蓮藕

蓮藕性寒,生吃有助於涼血止血,但經烹煮後則由寒轉溫,有助於健脾潤胃、補血養氣!

養血食物5:黑豆

黑豆因其含有的豐富鐵質,具有補腎養血功用,還有助於增加活力、防止衰老。能夠烹煮直接食用、做成蜜黑豆、泡黑豆水等等,相當方便!

養血食物6:黑芝麻

與黑豆同樣擁有豐富的鐵質,除了養氣活血以外,還擁有補腎、滋補黑髮、潤腸通便等功效。直接灑在白飯上吃、製成芝麻醬、芝麻糊等料理都十分容易。

養血食物7:豬肝

豬肝中富含的鐵質有助於強化造血功能,雖說豬肝中含有的鐵質相對其他食材較高,但因含有大量膽固醇,建議一周食用一次為上限。

養血食物:蛤蜊

圖片來源:Adrien Sala on Unsplash

 

養血食物8:蛤蠣

常常被遺忘的補血大將正是蛤蠣,不說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蛤蠣的含鐵量堪比牛肝的7.4倍!一天僅需食用6至7顆蛤蠣,就能攝取一天所需鐵質的一半!

養血食物9:牛肉

紅肉也是補血的重要的一員大將,牛肉中富含豐富的鐵質與蛋白質,且好吸收不易被其他食物影響,怕胖的人可以選擇如牛腱等較低脂肪分布的不為食用!

養血食物10:黃豆

素食者也想養血也別煩惱,黃豆中含有豐富的鐵質,且較飯麵類的鐵質吸收率更高,取代一般澱粉食用,就能輕鬆達成補血效果!

其他養血的方法:規律作息和運動

其他養血的方法:規律作息和運動

圖片來源:Unsplash

做好食補後,可以明顯感受到輕鬆便能入睡,精神的安定導致夜夜好眠,並間接感受到活力充沛、精神滿點,在精氣神全方位提升後,也能感受到容光煥發的自然好氣色,上班更有元氣,也進而導致工作效率更高!

食補僅是養氣補血的開端,若能維持正常作息不熬夜,再搭配有助於補氣血的運動就使讓養血效果事半功倍,因為運動有助於內臟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與促進血液循環!平時若沒有運動習慣的女孩們,可以先從慢跑、游泳、瑜珈等慢運動開始做起,一步一步調整生活習慣,並延續食補養血的效果,打造出青春健康的活力體質!

 

青紫蘇 vs 紅紫蘇?紫蘇哪裡買?加碼4道紫蘇料理分享

青紫蘇 vs 紅紫蘇?紫蘇哪裡買?加碼4道紫蘇料理分享

說到紫蘇,第一個浮上你腦海的印象是什麼呢?猜想大概有八成的人都會回答「紫蘇梅」,不過其實紫蘇的功用非常多,甚至已經非常歷史悠久,從西漢時期開始流傳到現在。在明代李時珍也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由此可知紫蘇的用途相當廣泛。

 

紫蘇是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大部分唇形科植物一樣具備揮發性的芳香油,常用來提煉香精、作為藥用或是當作料理時的香料使用。其中常見的紫蘇種類又可分為「紅紫蘇」和「青紫蘇」,兩種紫蘇略有差異,用途也有點分別。

紅紫蘇 vs 白紫蘇 vs 青紫蘇的差別

紅紫蘇、白紫蘇和青紫蘇三種都是紫蘇的品種,前者為紫紅色,後兩者為青綠色。除了顏色是最根本的分別外,質地和香氣也可作為區分,通常紅紫蘇的葉片較硬、味道比較濃郁,因此鮮少有人直接生吃,多半拿來作為加工調味。

以台灣而言,常見的紫蘇種類為紅紫蘇,因富含花青素,顏色呈現紫紅色,習慣用來醃漬、釀酒或是作為天然色素使用,廣為人知的紫蘇梅就是使用紅紫蘇醃漬而成,過去客家人也經常將紫蘇入菜,做成紫蘇梅燒排骨、紫蘇炒鴨肉等。

紫蘇在中醫的功效:去風寒、益肺也顧胃配圖

Photo Designed By 澳鱼 From LovePik.com

而白紫蘇與青紫蘇則是在日韓料理中較常看見,像是在日式生魚片中經常會看見一片綠葉墊在下方,那個便是「白紫蘇」。韓國則是習慣將白紫蘇或青紫蘇拿來包烤肉吃,或是將紫蘇佐以韓國辣醬、蔥薑蒜末、白芝麻、醬油、糖等調味醃漬成小菜食用。

紫蘇哪裡買?市場、花市、中藥行

由於紫蘇可入菜、可煎藥,也可作為一般植栽觀賞種植,因此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

1. 市場、百貨超市

新鮮的紫蘇通常在傳統市場就可以買到,一大把數十元,香氣十足,回家可以做成各式紫蘇料理享用。如果平時白日要上班,沒有時間去市場購買的話,多數的百貨超市也都有販售,除了常見的紅紫蘇外,也能找到青紫蘇,只是價錢相對會比較貴一些。

2. 花市

如上述所說,紫蘇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幾乎都會開花,且對於土壤和天氣的適應力強,栽種起來並不困難,有時單株還能自己長成好幾株。若家裡有陽台或是後院,可以到花市選購一盆紫蘇盆栽種植,之後便隨時都有現採新鮮又吃不完的紫蘇囉!

3. 中藥行

紫蘇葉曬乾不僅便於保存,還能當作中藥材使用,因此直接到中藥行就能買到現成的乾燥紫蘇,可以拿來沖泡成紫蘇薄荷飲養肺,也可以磨成粉作為香料使用,加在料理中提味增色。

紫蘇哪裡買?市場、花市、中藥行

紫蘇的功效有哪些?

紫蘇具備藥食同源的特性,平時吃可以保健,有輕微不適時則能緩解症狀,在中醫學理中經常使用紫蘇當作藥材使用,專治小感風寒,咳嗽痰多。

功效一:解表散寒,祛痰鎮咳 

在今年(2021年)中研院所發起的研究 指出「紫蘇與薄荷萃取物」是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這是由於紫蘇能夠幫助解表散寒,是平補脾肺的中藥,對於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症狀很有幫助。

>> 延伸閱讀:小盆栽立大功!你不可不知道的「紫蘇、薄荷」功效:沖泡養生還能抑制新冠肺炎

功效二:抗過敏發炎,增強免疫力  

功效二:抗過敏發炎,增強免疫力

圖片來源:photostockeditor

在病時使用紫蘇能發揮藥性,緩解不適。平時食用紫蘇,則可以增進呼吸道的健康,並且達到提升自身免疫力、保護黏膜、抑制發炎等功效,因此很多人會拿紫蘇油入菜,希望從日常飲食中保健身體。

功效三:理氣寬中,止痛安胎

孕婦容易感到噁心想吐,胃部不舒服,這時紫蘇梗能很好地健胃止嘔,如果身體比較虛弱,也可以透過紫蘇梗入藥安胎。不過由於每個人體質和狀況都不同,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後再使用紫蘇梗喔!

功效四:消食除漲,潤腸通

一般人若有腹脹腸的毛病,也可以考慮食用紫蘇,因為紫蘇可以幫助消化、消除胃部脹氣,潤腸通便,改善便秘的困擾。據說,前人之所以會發現「紫蘇」,就是因為名醫華佗在偶然間發現水獺會藉由食用紫蘇葉來緩解吃完魚後的腸胃不適,才進而發現這神奇的植物。

分享 4 道紫蘇料理

二看完這麼多紫蘇的好處及功用,那麼該怎麼將紫蘇入菜較合適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將紫蘇想成一般香草,如九層塔和薄荷一樣就容易許多。加入些許的紫蘇葉能讓料理更有靈魂,添加在魚肉中還能幫助解膩,以下推薦 4 道紫蘇料理,你也來試試吧!

料理一:涼拌紫蘇葉 

最簡單的做法為涼拌,將紫蘇葉川燙後加上喜歡的醬汁就是一道開胃小菜。在韓國,他們稱紫蘇葉為芝麻葉,平時就會準備好一盒涼拌紫蘇葉放在冰箱常備,不想花時間下廚時,就直接拿紫蘇葉包飯,加入泡菜、黃瓜、蛋絲等配料,便能成為有滋味的一餐。

料理二:蘇梅鹹豬肉

 

紫蘇料理二:蘇梅鹹豬肉

圖片來源:Acworks @ photo AC

吃不習慣生食的話,不妨試試蘇梅鹹豬肉!先將梅子用紫蘇醃製好,再配上煎香的鹹豬肉,清爽去油膩的同時,又不像蒜味會殘留在口腔許久,反而會留下一股舒服的清香。

料理三:紫蘇煎蛋

紫蘇富含鐵質與鈣質,拿來煎蛋可說是營養加倍,適合大人小孩一起食用。紫蘇煎蛋嚐起來就像是九層塔煎蛋一樣帶有特殊的香氣,簡單烹調又健康好吃。

料理四:紫蘇茶

飯後也別忘了來杯紫蘇茶去油解膩喔!紫蘇和薄荷相當合拍,兩個加在一起是很好的養肺茶,在炎熱的夏天還能清涼消暑、紓解肝鬱。或是可以將紫蘇加入烏龍茶、紅茶等茶飲中,一邊補充兒茶素、抗氧化,一邊增強免疫力、抗過敏。

>> 延伸閱讀:國家專利技術雙授權的「紫蘇薄荷飲」,提升增加免疫力的好幫手!

 

食用紫蘇的注意事項與禁忌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 紫蘇含有大量草酸,適合作為點綴的配角,不建議一次食用過量,且對血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時要多加留意。切記任何食物都要適可而止,就算是功效再多、對身體再有益也是過猶不及喔!

 

膝關節退化吃什麼?9個超實用膝關節保養秘訣

膝關節退化吃什麼?9個超實用膝關節保養秘訣

人之所以能夠靈活動作,是因為我們身上擁有多處關節,其中又以「膝關節」最為重要,不僅使人能自在行走、跑動、跳躍,也肩負著支撐上半身的重要責任。

 

當膝蓋受損、退化,所影響到的部位不只有腿部,還可能會包含脊椎、髖部、手指、腳踝等。由此可見,膝關節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牽一髪動全身,可千萬別輕忽膝關節保養的重要性!

最常見骨科疾病之一:退化性關節炎

根據台北醫師公會 108 年的會刊記載:「退化性關節炎為是最常見骨科疾病之一,由衛福部所統計出的資料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 15%。」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全球 60 歲以上人士中,有大約 9.6% 男性和 18% 女性患有退化性關節炎。

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配圖

圖片來源:cottonbro@Pexels

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為什麼會退化?從病理上的角度來看,所謂退化性關節炎指的是當關節長期處在承受不正常的壓力之下,關節表面的軟骨會日趨磨損,或是中間的縫隙可能會越變越窄,就會引起疼痛,甚至失去支撐能力。也就是說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只會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肥胖、長時間壓迫關節或是運動時使用不當,都可能使得關節功能受損。

而在眾多關節中,最容易受到損傷的是負重關節,意即常說的「髖關節」與「膝關節」,需要格外當心,在年輕時就做好日常保健,及早預防與重視,不會等到老了才於事無補!

很多人總以為要吃大把的保健食品才能換取身體健康,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從日常飲食中與生活習慣養成著手,從小細節開始留意,長久累積下來就會聚沙成塔,奠定良好的身體機能。以下從飲食與生活的角度,教大家如何保養膝蓋:

從飲食中保養膝關節:減少發炎,補充所需的營養素

1. 多攝取預防發炎的食材

發炎是人體自我防護的機制,通常伴隨著「紅、腫、熱、痛」的反應,抗發炎食材
如: 大蒜、洋蔥、十字花科蔬菜、富含 Omega-3 的魚類與酪梨等,都能避免加重關節疼痛,同時也提升身體自我修護的速度。

2. 多補充優質蛋白質

攝取優質蛋白質對於肌肉增長有很好的幫助,當肌肉強壯有力時,就能協助分擔撞擊、擠壓的力量,藉此保護膝關節。

從飲食中保養膝關節:多補充優質蛋白質

圖片來源:Shameel mukkath@Pexels

3. 食用含有膠質的食物

退化性關節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關節軟骨磨損,平時加強補充含有膠質、膠
原蛋白的食物,如:白木耳、鰻魚、海參、豬腳、蹄筋等,可以幫助人體合成軟組
織所需的潤滑液。

4. 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

事實上除了退化性關節炎外,「骨質疏鬆症」也是常見的骨科疾病,雖然骨質疏鬆並不像退化性關節炎一樣容易引發疼痛,但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骨折,建議在平時就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像是鮮奶、起司、小魚乾、鈣片等。

5. 補充中藥複方

龜板和鹿角是中醫臨床上用來醫治慢性膝關節痛的良方,著名的「龜鹿二仙膠」,就是由龜板、鹿角、人參及枸杞等熬製而成的膝關節保養名藥,可以益氣養血,大補精髓。不過坊間的龜鹿二仙膠品質參差不齊,建議要挑選具有公信力、誠信認證的品牌購買,否則容易花大錢又沒有助益。

從生活中留意動作:增強肌力,多使用大肌肉群

從生活中留意動作:增強肌力,多使用大肌肉群

圖片來源:Gustavo Fring@Pexels

1. 等張運動+負重訓練

無論是退化性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都是增強肌肉量和耐受力,
而運動可以提供最有效的肌肉鍛鍊。初期可以先從游泳、腳踏車,這種能讓關節輕鬆活動,不會增加太大壓力的等張運動開始練習。

等到肌力慢慢上升後,再接著嘗試簡單的負重訓練,例如手拿水瓶進行深蹲,循序漸進加強重量。適度的負重就像是對骨頭加壓,有助於增強骨質密度,進而避免骨質快速流失!

2. 避免做傷關節的事

如果本身膝關節的狀況就不好,那就要避免做讓膝蓋負擔太大的事,比如長時間蹲
跪、快速上下樓梯、坐在不合身高的矮板凳上、維持錯誤姿勢運動或是常提重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多使用大塊肌肉群,減輕關節處受壓迫,像是可以以肩提背包取代手提,或是走路時以大腿肌肉帶動身軀,而非膝蓋與小腿。

3. 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 D

維生素一直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多走到戶外運動,不僅能強化骨骼肌肉,也能一邊透過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 D,讓鈣質吸收更有效率。

4. 維持剛好的體重

當在站立和走路時,膝關節所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 1-2 倍,上下樓梯、跑步時則會來到體重的 3-4 倍,蹲跪時更會來到體重的 8 倍,可見體重對於膝關節的影響有多大。

很多人在中老年後,就因體內代謝變慢,體重和身材逐漸走樣。但若體重增加幅度太大,又加上骨質疏鬆開始變嚴重,就會非常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毛病。

 

膝關節保養: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 D

圖片來源:Plato Terentev@Pexels

日常膝關節保養術——多管齊下最有效!

從上述的分享中可以發現,膝關節的保健牽涉到許多層面,沒有單靠一種方法就能保養好膝蓋,需要靠飲食、運動等雙管齊下進行,如果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記得先就醫找出原因,不要自己妄下診斷。

在這也要特別提醒大家,身體各處器官的退化都是不可逆的,尤其膝關節疾病並不一定只會發生在年紀較大的族群,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維持,時刻關照身體的健康,藉由儘早開始保養,來延緩老化的速度與避免受傷的情形發生!

 

身體濕氣重吃什麼?去濕水果有哪些?盤點10 大去濕氣食物

身體濕氣重吃什麼?去濕水果有哪些?盤點10 大去濕氣食物

常聽到人說「濕氣重,要除濕」,特別是女性要注意除濕方面的問題,不過究竟什麼是濕氣呢?濕氣會造成哪些困擾?身體濕氣重該吃什麼才能改善呢?本篇將盤點十大去濕氣食材,推薦給經常水腫、體質濕熱的女孩們,一定要好好筆記下來唷:

什麼是「濕氣」?

站在中醫的觀點,造成濕氣的成因有兩種,一種為「外濕」,另一種為「內濕」。外濕指的就是外在空氣中的濕氣,雨天氣有很大的關聯像台灣為海島型的國家,春雨、梅雨以及夏秋之際時濕氣就會特別重。

而內濕則是指人體內的濕氣,和飲食作息有關,尤其現代人多外食、三餐不正常,又喜歡吃冰品、待冷氣房,長時間下濕氣容易囤積在身體內,不但會造成水腫,看起來虛胖,人也會變得懶洋洋,經常感到疲勞、四肢沉重,甚至妨礙腸胃道吸收等。

盤點十大去濕食材一:紅豆
圖片來源:cottonbro@Pexels

身體濕氣重吃什麼?盤點十大去濕食材

1. 紅豆

紅豆一直都是對女性身體非常好的食材,不僅能夠補血,還可以幫助清熱除濕,去除體內多餘的水份,以達到消水腫之效。簡單將紅豆洗淨,加水放到電鍋煮滾,就是排濕消腫的紅豆水,懷孕期間飲用,也能緩解手腳腫脹的不適感。

2. 黑豆

和紅豆相同,黑豆也具有除濕的功效。不過黑豆本身屬於蛋白質,低熱量、不含膽固醇,且有大量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花青素,可以幫助排便、排毒、抗氧化,如果要煮成黑豆水,建議連同黑豆本身一起下肚,獲得最全面的營養價值。

 

>> 延伸閱讀:黑豆水可以每天喝嗎?什麼時候最適合喝?黑豆水QA一次解

 

3. 冬瓜

冬瓜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除濕良方,每逢夏季天氣濕熱,正好適逢冬瓜盛產,能使用當令食材來去濕。將冬瓜與薏仁煮成粥,可以美白排濕一舉兩得,若是不害怕中藥材的話,加些茯苓、白朮也能加強補氣健脾、清熱利濕!

盤點十大去濕食材一:黃光
圖片來源:Toni Cuenca@Pexels

4. 黃瓜

有在控制飲食的人,一定知道黃瓜的好處多多,除了本身纖維豐富,能增加飽足感與促進排便外,內含的磷脂酶酵素也有助於分解脂肪。不僅如此,小黃瓜中含有鉀,對於利尿、消水腫也有某定程度上的幫助,因此許多瘦身族群都會選擇喝黃瓜汁來排毒排濕。

5. 苦瓜

和前兩者相同,苦瓜也是很好的排濕氣食材。有些人天生體質較燥熱,容易上火、長痘痘、濕疹等,可以透過苦瓜來清熱祛暑,一邊排除體內濕氣外,一邊代謝毒素。此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苦瓜中其實也富含大量維生素 C,是保養皮膚美白的好食材喔!

6. 竹筍

近幾年來「減醣飲食」的風氣興盛,竹筍是良好的低醣食物,低脂、含有豐富纖維、能去濕解膩,是減肥時的良伴。加上夏季是筍的季節,直接清燙涼拌就非常美味,很適合作為開胃菜享用。

7. 白蘿蔔

白蘿蔔素來有平民人蔘之稱,主要就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健胃消食、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外,其中的「「異硫氰酸酯」成分還能抗氧化。和紅蘿蔔、竹筍一起熬煮成蔬菜湯,清甜又能除濕養顏!

8. 酸味水果

除了蔬菜外,帶有酸味的水果也對消除濕氣有幫助,例如:柚子、檸檬、葡萄、鳳梨、奇異果、葡萄柚等,帶點酸味,能有效促進消化、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每日定量食用水果,排便也會跟著順暢。

去濕食物:辛香料配圖

9. 辛香料

在烹調食材中,偶爾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辛香料調味,像是如胡椒、薑黃、洋蔥、薑、
蒜、花椒等,不僅能增添料理的風味,也可以散寒除濕、增加自體免疫力,在無形之中為身體帶來助益,緩解冬季手腳冰冷的毛病。

10. 去濕中藥材:薏仁、芡實、淮山

最後介紹除濕中藥材——「薏仁、芡實、淮山」,這三味在利水消腫、健脾補肺上都有很顯著的功效,也是很常用來潤肺的中藥材。在入秋後,可以將薏仁、芡實、淮山煮成粥,暖心補肺,在立冬則可以食用由芡實、淮山、蓮子、茯苓等煮成的四神湯平補養生。

 

排濕飲食原則:選擇健脾去濕的食物,忌口這 5 種東西

綜觀全文可以發現,排濕的食物通常都對脾胃良好,這是因為脾胃是掌管消化的重要器官,如果吃太多生冷食物、寒性蔬果,就會容易阻礙消化道運作,加重身體濕氣、形成宿便小腹,因此若想要順利排濕,選擇理氣健脾的食材、藥材包準沒錯!

此外,平時也要記得多多忌口,少喝酒、少吃冰的、少吃重口味料理、少吃油炸食品與零食,阻擋好吃但不健康的飲食誘惑。並且在日常起居上留意空間的通風、多透過除濕機帶走環境中的「外濕」,如此一來再也不必擔心水腫危機,輕鬆和虛胖說 bye bye!

 

龜鹿怎麼吃?天然「龜鹿」正確吃法,入菜飲用皆得宜

龜鹿怎麼吃?天然「龜鹿」正確吃法,入菜飲用皆得宜

本草綱目有言「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於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 」白話文翻譯一下,就是指中醫師口中的補氣良方,有強身健體、抗疲解勞之用。

這個聽起來像神仙靈藥的中藥材,是否真如古文記載的一樣是萬解妙丹?

本文將要為大家揭開龜鹿的神秘面紗,教你如何輕鬆煮出一桌「龜鹿滿漢全席」,或是搭配何種飲品食用更易入口,讓你不再對中藥有距離!

輕鬆料理!「龜鹿」丟鍋裡,一小時上菜

一般來說,常見的龜鹿種類有膠狀、也有塊狀,後者常會在家庭料理使用。其實龜鹿的味道並不會像大家對於中藥材有種特別的「味兒」,反而是各類食材及主菜的最佳綠葉。只要將龜鹿伴著其他食材一起拌煮,就能讓全家老小嚐到美味又營養的龜鹿大餐。下面有三種台灣餐桌常有的品項:

 

電鍋清蒸:龜鹿蔥鱈

不管是吃外食或家裡煮,清蒸類的料理越來越受歡迎,清淡爽口的滋味配上鮮甜魚肉,就算過了晚飯點也不覺得負擔。像鱈魚這種本身帶點奶味的魚種,加入龜鹿溫吞柔順的厚感更覺飽足。如果想要口感更豐富,也能加入破布子燜煮。步驟如下:

  • 清水洗淨鱈魚,並用廚房紙巾擦乾表面
  • 將鱈魚放置空盤,稍微淋上米酒去腥入味
  • 倒入醬油,在鱈魚片上放上蔥段、薑絲、蒜片、龜鹿塊
  • 外鍋倒入一杯水,蒸煮約20分鐘,靜置燜蓋約10分鐘後可掀蓋享用
輕鬆料理!「龜鹿」丟鍋裡,一小時上菜配圖

熱鍋炒煮:龜鹿排骨

偶爾想要來點風味濃郁的中式料理,龜鹿排骨會是滿足你口腹之慾的美味首選!
普通的炒排骨無非是加入冰糖、烏醋、甚至醬油膏等調味料來疊味,然而這樣的排骨吃兩三塊不只嘴巴油膩、腸胃也感覺黏TT;這次食譜改用「龜鹿」取代化學調味,用中藥的豐暖來潤胃順喉,吃完一整道料理都不嘴膩。步驟如下: 

  • 將佐料(如白蘿蔔、馬鈴薯香菇)等切片切塊
  • 稍微以清水沖洗排骨,以醬油、白醋、薑片醃漬30分鐘
  • 熱油鍋,酥炸排骨至黃金色表皮
  • 熱油爆炒薑片,加入少許清水,將排骨、龜鹿和其他佐料放入鍋內,以醬油、糖拌炒
  • 起鍋前淋上香油做最後提味

濃縮精華:龜鹿雞湯

說到補身養氣,絕對不要錯過一鍋熱騰騰的「龜鹿雞湯」!除了雞肉的營養外,也能放入大量蔬菜和根莖類(如紅蘿蔔、山藥、金針菇、白菜等)使湯頭更加濃郁,再加上龜鹿的超高營養價值,喝一碗就感覺元氣滿滿!步驟如下: 

  • 將乾香菇泡水備用
  • 雞腿肉洗淨,熱水川燙、去除雜質及血水
  • 香菇切兩條斜對角,與切片生薑、蒜頭一起放入鍋內
  • 倒入酌量米酒、香菇水、及2至3碗清水(稍微淹過食材)
  • 中火燉煮,待殘渣浮上表面撈起,再蓋上鍋蓋小火慢煮1小時
    (中間持續可撈起殘渣)
  • 熟透後再燜蓋約20分鐘至半小時

懶人救星!用喝的也行,暖心「龜鹿」飲品

 

雖然龜鹿非常方便入菜,但考慮到租屋族或外宿生可能沒有能大顯身手的廚房,或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沒體力再看食譜,現在市面上也推出「隨加,隨喝」的龜鹿膠,只需要撕開包裝的力氣,就能快速補足以下流失的精氣神: 

  1. 天然鈣質,預防骨質疏鬆、關節炎
  2. 增加紅血球、白血球、血紅素生成,減緩疲勞感
  3. 滋陰補腎、強筋健骨,運動健身更有power
  4. 女助受孕,男助受育,保持身體青春活力

如果嫌加熱水太無聊,龜鹿也能配牛奶、豆漿一起飲用,早上溫溫熱熱的喝,補足一天的能量與體力。若是體質燥熱、易長痘痘者,或是腸胃較虛、經常腹瀉脹氣者,建議適當飲用,才不會適得其反。

懶人救星!用喝的也行,「龜鹿」飲品配圖

龜鹿QA :龜鹿多久吃一次?誰適合吃龜鹿?

Q. 龜鹿有什麼形式?

A. 液態、膏狀、膠狀、丸狀,依個人喜好選擇即可。

 

Q. 誰適合吃龜鹿?

A. 全民皆宜,若是更年期的婦女、長期患有腎疾、或三高患者,應視個人身體狀況調整用量,若食用後感覺身體不適應請教專業醫師建議。 

Q. 龜鹿多久吃一次最妥當?

A. 依劑型有所不同(液態、膏狀、膠狀、丸狀),一般建議2至3天食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