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小寒習俗是什麼?要吃什麼來暖身?

小寒|小寒習俗是什麼?要吃什麼來暖身?

《歷書》記載:「鬥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故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

立冬:立談之間,冬山如睡

小寒的傳統習俗

在小寒節氣之內,第一花信為梅花,梅花自古就是詩人們詠贊不衰的題材。

人們或寫梅品質,或詠梅風姿,或繪梅神韻,或歌梅情懷,但大都借傲霜鬥雪、不畏嚴寒的梅花以抒情。梅花的詩,你會想到哪一首?

 

一年之中最寒冷:用大蒜、韭菜、肉桂補身體

一年之中最寒冷:用大蒜、韭菜、肉桂補身體

這段時間,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這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大蒜、韭菜及肉桂,溫補身體、促進氣血循環。加以預防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同時能夠健脾暖胃,去寒溫腎。
早上左手一杯卡布奇諾 #肉桂粉加爆 ,右手一份肉桂蘋果派,養生就是這麼簡單。另外,韭菜水餃沾蒜蓉醬也可以喔!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小水長流,山寒水冷。

冬至|冬至吃湯圓意涵?湯圓吃完要怎麼避免脹氣?

冬至|冬至吃湯圓意涵?湯圓吃完要怎麼避免脹氣?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到,象徵著陽氣開始滋長,預告春的消息。

冬至的傳統習俗

天地冬至日,人間冬至節,《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家家戶戶祭 神、祭祖。家人團聚吃水餃、餛飩、湯圓或是進補,過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北吃餃子,南吃湯圓:北方人家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而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取於一家大小團圓過冬的美意,而全家圍成一圈搓湯圓,以求一家團圓、圓滿的美好意味。

下方畫面中的植物為長壽花,此花在冬至以後開放得最歡快,能從冬季一直開到來年的春季。因此人們才給它取了「長壽花」,而長壽花那一簇簇鮮艷嬌媚的花朵,也被人們賦予了吉祥、幸福等寓意。

 

大雪,「至此而雪盛也。」

冬至吃湯圓,麥茶解脹氣

從冬至到來年元宵,我們會吃下許多的節令湯圓。家家戶戶湯圓香,鹹的甜的,愛不釋手。這時候可以喝「湯圓水」,或是一杯熱熱的麥茶幫助解決突如其來的脹氣。若是吃鹹湯圓,可以改用白蘿蔔作為湯底,也有一樣的效果喔!
但最重要的是,細嚼慢嚥。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冬日可愛,徹裡至外。

大雪|重保暖防感冒,泡腳促循環

大雪|重保暖防感冒,泡腳促循環

大雪,「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傳統習俗

大雪,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裡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古人將雪水譽為「天泉」,喜歡用雪水泡茶,更會對雪烹茶呢!

大雪,「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必備!重點保暖&泡腳

這時候的保養重點是「保暖」以及「泡腳」。出外時,帽子、圍巾、厚鞋襪不可忘,把自己包緊緊防止自己感冒;回家後,每日睡覺前用溫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更能刺激腳底眾多穴位。最簡單的養生就是每天泡腳了。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大街小巷 鵝毛大雪。

>> 延伸閱讀:最輕鬆的養生法:統整足浴 Q&A,原來泡腳好處這麼多!

小雪|小雪吃什麼?黑豆、黑芝麻幫助維持體溫平衡

小雪|小雪吃什麼?黑豆、黑芝麻幫助維持體溫平衡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立冬之後,氣溫逐漸降低,人們感受到絲絲寒意,紛紛添衣保暖。

小雪的傳統習俗

小雪的到來,則意味著中國北方已開始進入寒冰封凍的時節。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醃菜的習俗由來已久,人們通常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段進行醃製,以備在冬天新鮮蔬菜減少時享用。


醃製的蔬菜除了大青菜之外,不少人也會選擇雪裡紅等品種,下方畫面中的婦人正在醃製雪裡紅,為十字花科芥菜中的小葉芥菜,是中國的特產,應季從冬日到來年春日;將前季的豐收採集,裝載滿缸以備來日冬季無虞。

小雪:小橋流水 流風回雪

小雪吃什麼?黑豆、黑芝麻幫助體溫平衡

天氣越來越冷,衣服愈加愈厚,以保持身體溫暖不感冒。但過多的熱氣此時淤積在體內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適時運動發發汗,並吃一些黑豆、黑芝麻等會幫助身體洩火的食物,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平衡,同時也對於保養腎臟有正面影響。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小橋流水 流風回雪。

立冬|入冬進補不適合?選擇清蔬、南瓜湯更佳

立冬|入冬進補不適合?選擇清蔬、南瓜湯更佳

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立冬:立談之間,冬山如睡

立冬的傳統習俗

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的「交子之時」,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古人也透過吃餃子犒賞自己一整年來的辛苦。此外,立冬花訊一候為一品紅,也就是俗稱的聖誕紅,盛開在百花凋零的冬季,那鮮豔的紅,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

 

立冬花訊一候為一品紅,盛開在百花凋零的冬季

立冬進補不適合台灣人體質?溫、涼補替代佳

常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入冬進補已經是大家的習慣。但很多人會選擇雞、鴨、羊等熱量高的肉類進補,很容易流鼻血、嘴破、長痘痘等狀況,並不適合臺灣人的濕熱體質。
可以白蘿蔔清燉羊肉等溫補、涼補替代,若是聚餐免不了一鍋,選擇清蔬,或是南瓜為基底的淡湯,會更適合懂節令飲食的你。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立談之間,冬山如睡。

霜降|霜降吃丁柿,就不會流鼻涕?柿子的好處有哪些?

霜降|霜降吃丁柿,就不會流鼻涕?柿子的好處有哪些?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天氣漸寒始於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霜降

寒露的傳統習俗

「霜降到,吃柿子」,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民間認為霜降吃丁柿,就不會感冒流鼻涕。

而霜降過後,大地一片蕭索,「柿」是這個深秋裡最明艷的紅,為蕭索的氛圍添一份溫暖。

寒露,重陽節登高習俗配圖

秋日食柿,可以養肺養胃

在臺灣,柿子最大產地在嘉義番路。臺灣農業發達,有各式品種的柿子可以品嚐,更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柿子甜品。
雖然秋日食柿,可以養肺養胃,抵禦秋燥。但臺灣的柿子改良的非常甜美,一不小心吃多了,糖份攝取過高,可就提早儲存脂肪過寒冬了!你,也喜歡吃柿子嗎?

跟著茗京萃一起順著節氣過生活,秋月飛霜,從天而降。